把缺点变成潜在优点,奏响进步的协奏曲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1-09 09:45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水域开阔,风小,年轻人在这里从事帆船、帆板运动很安全。” 10月20日至3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帆船比赛在汕尾红湾经济开发区广东省海上运动训练中心及附近海域举行。优良的比赛条件给翁荣冲教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带动下,汕尾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走“旅游观光和海洋经济”之路。习近平总书记11月7日至8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全省上下都在重点推进。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我们正在努力补齐“势板”短板,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努力实现“一年起步、三年初见、五年显着、十年重大转变”,探索出一条广东特色城乡协调发展新路径。城镇、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城镇连接城乡,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七“两尾镇建设,为小镇装点了一批又一批的主要街道、绿化优美的小生态公园、美丽的河流。”正式通车后,整条道路焕然一新。沿街的店铺都是一样的风格。路面变得宽敞通畅,停车更加方便,客流自然会增加。”阳江市阳东区北窑镇金田十路一家超市经营者亲眼所见的变化,就是当地美丽卫镇建设的成果。目前,全省已建成卫镇客厅914间,房屋立面改造升级12.98万间,全省城镇风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造就了一批“干净、有序、持久”的美丽卫城。 绿地远去,青山远去。高耸入云……每逢周末,中山市三乡镇唐干绿地公园里,经常有不少市民聚集。他们在这里露营、放飞小猫,享受悠闲时光。绿美广东的生态建设,使粤南大地处处呈现出植物、风景的美丽画卷。 “以前喊‘种树’,现在变成‘我要爱护它’。屋前屋后的绿地成了村子的‘美丽脸庞’。”清远市连州市隆平镇黄芒村党支部书记文志文说。过去两年,该村种植了3500多棵树。桂花、紫薇等树木让村里焕发了生机,让村民出门尽享绿意。在提升城市或乡镇“面貌”的同时,也提升了“内涵”。走在长安的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电子信息产业努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公司。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50.7亿元,位居广东第三,东莞首个“千亿城市”。近年来,广东涌现了一批中间镇、专业镇、特色镇。 134个乡镇入选2025年全国千强乡镇,且数量逐年增加,改写了全省乡镇经济版图。比如,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是全国第一个GDP突破千亿的镇;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依托智能装备产业园成为前强新镇;清远清城区龙塘镇借助清远长隆IP,寻找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镇域经济多元的同时,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位于凤凰潮州市潮安区的山间腐茶,孕育了享誉海内外的凤凰单丛茶。到2024年,潮州茶产业链产值将达到89亿元,创造就业超过20万人。当前,广东致力于培育一批全省千亿元、百亿元、1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一幅“万帆竞荣、百家行销”的广东农村工业版图正在加速形成。随着产业发展,农村集体新经济不断壮大。到2024年,基本消除全省农村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脆弱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1:1。“通过‘百千工程’,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广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项晓梅指出,这种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也让欠发达地区集群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涉及工业民族城乡表达的新路径。数百个县着力做强工业、发展新兴产业。如果一个县县强则全省强,全省就强。全省122个县(市、区)根据资源禀赋,坚持“适合就搞”的原则,发展了有益的县域产业。“宜工、宜农、宜商、宜游”,培育龙头经济产业集群,拉动县域经济腾飞动力。2024年,57个县(市)GDP增速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惠州市博罗县、惠东县、肇庆四会市跻身“百强”入驻四会市小鹏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智能生产线将电池、电机等零部件直达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实现了“零部件上生产线组装即安装”的高效协同。在打造“全国百强县”的过程中,四会坚持协调发展四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四会地区生产总值611.65亿元,增长5.8%。今年“百强俱乐部”新成员惠东县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2024年,惠东县将实现四会地区生产总值611.65亿元,增长5.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8.5亿元,同比增长3.5%,当前正着力培育九个百亿级产业,正在培育新兴产业、强基础、强链条,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近年来,广东还以县域城镇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头加快建设昆山环南—罗浮山高品质无澜先导区县城和乡村(以下简称“湖南级”湖+“环万绿湖绿色开发区……人多、风景美、和谐”)正在粤南徐徐展开。今年6月,环南昆山、罗浮山全长218公里的最美旅游公路(惠州段)竣工通车,它不仅仅是一道风景线这条公路,也是将博罗县、龙门县9个乡镇、54个行政村紧密相连的“资源带”,如今,这条公路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周末出游的热门选择。“以前游客大多只住一晚,现在很多人会住两三天。”未来的发展。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昆山南部—罗浮山先导区。广东分两批选定19个县域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许多新业态、新局面,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不断做强县域经济。 “下一步,广东将加快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取得新成效,推动全省其他领域农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真正把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百千工程”指挥部常务副主任徐志辉说。改进之处该县人口的吸引力更加令人信服。据统计,全省60%以上的县(市)实现了普通人口净流入——新时代“东、西、南、北、中、粤发展”的故事从大城市延伸到县城,县城成为创业、居住的好去处。改革与赋权形成合力。从起步到提速,再到集中攻坚,“百千万个项目”的动力从何而来?关键在于改革、加强。走过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万公顷”对面的种植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稻田正在生长,整齐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连在一起的莲藕基地即将收获。 “谁能想到,这片富饶的土地只是零散的一片土地。几年前农场效率低下?过去,平沙的耕地分散在这里、那里,大型机械农业机械进不去。”平沙镇党委委员李松江说,他现在遇到了麻烦,解决办法就是把它倒塌,创建合作农场。广东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省重要改革项目之一,实现了从“试点探索”到“扩大提质”再到“纵深推进”的迭代升级。目前,全省已批复实施方案189项,拉动投资4694.47亿元,为“百万工程”保障空间和资源。“百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确定了一批重点改革任务,为全省县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漫步谢岗镇银山湿地公园,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走在韶关乳源鬼头镇,你可以看到干净的主街、干净的农贸市场,美丽的小镇风光就在眼前;尖江支流流经茂名高州曹江镇,沿江夜色灯光、集市让小镇热闹非凡……“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城镇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显着改善。 “动力”之一是改革——广东正在落实美丽围镇建设运营、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维护、小型公益项目建设以奖代补等政策。研究制定2024年财政金融支持培育共同镇村奖励补贴政策,推动制定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财政引导引导、多方融资机制。深入推进“百千工程”需要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快形成大家齐心协力、全面展开的工作局面。步行至汕尾市马公街道长沙村,由旧仓库改造后新建的“贝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假期期间,单日游客人数达到9.7万人次。传统渔村“变身”成网红打卡地。这背后是中铁(广州)投资公司的积极响应。在长沙村建设过程中,公司采用“规划+建设+运营”三位一体的模式,保留炮台周边的滩涂、关麓阁周边的旧仓库等闲置资源。同时,依托“镇海堡”IP打造了一系列“潮聚”文创产品,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路线。到2024年,长沙村将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60万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美好。广东推动财政金融资源向县乡乡转移,建立新型帮扶合作机制。水平辅助和垂直辅助固定且反射频率相同;深入实施“千商帮万镇、万商兴万村”活动。央企、民企积极参与建设;加强教育和医疗救助e、组织125所高校结对86个县(市、区)开展“双百行动”,73所三级医院让乡村发展保持现代化,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加速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奏响城区间协调发展协奏曲。肇庆四会市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全国百强区”在全国各省启动,民俗特色在广东凸显。2.31:1 ●广东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从“试点探索”到“扩大提质”再到“深入推进”的迭代升级。目前,全省已批复实施方案189项,拉动投资4694.47亿元,为“百万项目”保障空间和资源。组织125所高校与86个县(市、区)结对,实现“双百”。趋势:一处废弃粮仓改造为“最佳文化空间”,老骑楼变成了“网红民宿”,老粮站旧址改造成了“乡村咖啡馆”。十多年前,塘口汇还是一个只有9名常住人口的“空心村”,当时,村里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几乎没有外人,“空心村”已成为拥有2000余人的创客社区,成为了塘口遗址所在的塘口镇,是广东唯一的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村落”的主要分布区,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536名守望者按顺序分布在其周围。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塘口紧紧抓住IP文化和文明乡风两大关键。 “汤口有大量传统骑楼、碉楼等中西合璧的建筑。纳加威在保持文化根源的同时,做了一件事:盘活先锋书店、民宿里闲置的粮食和工厂,腾出发展空间。”汤口镇党委书记黄巧娜说。在汤口市场,五粮是最明显的“恶包”。稻田和卫兵之间,五粒雪白的谷物连成一排,对应诗歌、社科等领域,保持了书店的特色。 “我们不仅仅是卖书,更是开拓一个文化传播的领域。碉楼和国外的文化都很有吸引力。”来到汤口市场的年轻人李继金,他和合伙人用2100米租了三栋楼。平方米,包括当地的五金厂、钟表厂、老邮局,将原本布满蜘蛛网的老厂房改造成时尚的“汤口空间”。 “汤口空间”建成后,对工作室和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咖啡师梁艳芬从澳门归来,在汤口市场开设了“无名·半分”咖啡店,将开平特色豆腐乳与拿铁结合起来,以现代的方式服务当地风味;建筑师陈国栋将老建筑改造成共享空间,吸引数字游牧民“重温电脑里的乡村”……“有时候一个人的维护,会在他身边造就一群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人,从而吸引很多人留下来。”本来只想在这里待两年的李继锦,很多项目都被搁置了,他和汤口的联系也越来越深。顺带一提,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年了。手术结束后,原本安静的汤口老市场终于在夜间开放了。这里不再黑暗荒凉,但随处可见年轻人讨论创作、讨论工作室生活。 “逛了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这就是我想呆的地方。”黄国洪在塘口镇开了一家懒猫民宿,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新塘口人”。 “这个小镇将吸引大湾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民宿的客人中,港澳居民占到了65%,其中80%以上都是回头客,很多民宿都一房难求。”据统计,目前像陈国栋、黄国洪这样的“新塘口人”就有2000多人。在省、市、县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塘口还探索出了一条农村文明作风建设的新路径。不同时代的生活环境自然结合,市场也已成为汤口的一大特色。时尚的咖啡和烘焙,还有村民的蔬菜糯米糕和香蕉,正吸引着游客的吸毒。去年,广东按照梯次分类推广的原则,分两批选定19个地区作为推进农文旅融合县级试点,鼓励和支持培育多种业态,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价值实现、促进产业融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创建后,一批优质项目拔地而起,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场景,加速重塑乡村价值,有效拉动消费,持续做强县域经济,为县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城市和农村地区。南方日报记者 张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