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前三季度GDP约8.42万亿元,广州、深圳带动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1-06 10:00
近日,珠三角九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约8.42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深圳、广州GDP合计占九市的60.8%,较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双核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投资结构调整和外贸压力的背景下,珠三角经济呈现出结构性变革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东优西迁”趋势明显。东部沿海城市依靠外贸和先进制造业拉动增长,西部沿海城市则在发展中推动转型; “破旧立新”驱动投资变革,工业城市聚焦制造升级、产业技术创新高技术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双核亮点,广州、深圳GDP占比超过60%。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深圳、广州GDP总量分别为27896.44亿元、23265.65亿元,占珠三角九市的60.8%,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双核领导”特征显着。从季度数据看,广州、深圳GDP占比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一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49亿元,广州地区生产总值7532.51亿元。两市合计约占珠三角九市总数的59.9%。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8322.26亿元,广州地区生产总值15080.99亿元。这一比例略有下降至58.9%;前三季度上升至60.8%。三季度,深圳、广州经济表现抢眼。深圳以5.5%的增速领跑珠三角。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金融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4.5%、9.7%和5.6%。工业生产继续向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46.9%、38.2%、33.6%。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汽车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面临转型变革,新动能正在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增长37.4%,液晶模组产量增长1%。3次。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特征更加突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28%。 1-8月,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领域增长明显,增幅分别为18.3%、12.4%、20.3%、18.1%,成为服务业亮点。广深地区GDP占比超过60%,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的重要性。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深圳在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双轮驱动”,与广州在服务业融合、培育新动能方面的“稳健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协同格局。优化投资,压缩新区总产值在广州、深圳“双核”带动区域格局的同时,珠三角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投资结构转型。在总产值收缩的情况下,将更多资源引导至先进制造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集中向好、新方向。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38.0%,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5.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信息服务业和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2%。 %和39.8%;深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72.9%;东莞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6% 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高技术授粉枕制造业同比增长57.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6.1个百分点。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前三季度,深圳技改投入增长42.7%;佛山设备工具采购投资增长5.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生产投资增长3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投入增长93.4%;广州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5.8%;汽车零部件投资增长38.6%;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增长12.4%。在投资总额普遍衰退的背景下,经济市场投资结构的调整尤为深刻。通过果断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产业技术创新,展现向新生产力转化的决心。通过东西部优化,缩小东莞与佛山的差距。在珠三角产业总体投资结构向新生产力质量转型的背景下,区域内部发展格局发生新变化。与广州、深圳相比,珠江口西岸不少城市经济增长面临更大压力,“东部优化、西部转移”格局更加明显。东部沿海城市中,东莞前三季度GDP增长4.5%,惠州增长4.3%,均超过全省平均增速(4.1%)。西海岸城市中,除肇庆增长4.6%外,佛山GDP增长1.6%,江门增长2.4%,珠海增长2.8%,其中,中山市增长3.6%,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西海岸城市通常呈现“稳定但面临压力”的局面。东西沿海城市GDP增速的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广州、深圳作为区域经济“稳定器”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东莞与佛山的差距缩小。其中,前三季度,佛山地区生产总值9620.82亿元,东莞地区生产总值9318.93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只有300亿元。考虑季度叠加效应,预计今年东莞、佛山GDP总量将进一步萎缩。除了工业增长动力的差异外,两市最大的赢家是外贸。前三季度,东莞进出口总额增长14.4%,进口增长25.4%。佛山外贸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6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个百分点,呈现回升趋势,但与东莞外贸仍有一定差距。从长远来看,两市的竞争取决于佛山产业转型的有效分页和东莞新能源产业的维护。谁能更了解高科技制造业?随着国内外需求市场的发展机遇和变化,谁在这场“广东第三城”的争夺中谁更有优势,谁就获胜。展望未来,广深双核能源水平和辐射力的进一步提升仍是带动珠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它还要进一步组织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变革和绿色转型,通过培育新生产力增强长期竞争力,在复杂的形势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南方日报记者 朱自强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