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大湾区一体化的“超级联系人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8 09:55
今天上午,澳门队公路自行车选手甘占波将与全国各地参赛选手一起穿越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大屿山。这条横跨粤港澳、已经六次“通关”的比赛路线,在他的脑海中被反复推演。四年前,他首次登上全运会舞台,还是个小青人;今天,他“在家门口”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这场特殊比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赛。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开幕,粤港澳大湾区首次整体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这不仅是我国赛事组织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体育领域“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也为地区发展激发新活力等的发展。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带动配套设施和组织保障体系的完善,就像‘奥运效应’一样,将对地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主席霍震霆表示,第十届全运会和残奥会为大湾区协调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通过这次全国赛,我们可以在一个高质量的平台上向世界展示大湾区的活力。”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何俊植表示。以全运会为契机,大湾区主要城市将加强体育、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如第十五届全运会“同心月”奖牌所示:木棉、紫荆花、莲花花瓣重叠旋转,形成同心烟花,下方是象征母药房的牡丹。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体育为笔,以协作为墨,描绘出大湾区共同发展的新画卷。体育是最柔软的联系。 11月2日上午9时,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开始。 30分钟后,香港、澳门、广州三地开始仪式并同时开始火炬传递。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四个城市的同声传译。一路上欢呼声不断,火焰跨越山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条舞动的光带。体育一直是粤港澳之间最柔软的纽带。 1979年1月,一场名为“省港杯”的足球比赛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万众欢呼声中拉开帷幕。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内地才刚刚打开变革开放的大门。粤港联手举办的主客场比赛就像一道明亮的光芒,突破了地域的障碍。 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六运会”)在广州举行。应国家体委邀请,香港代表团一行57人、澳门代表团一行19人赴广东出席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为庆祝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圆满结束,应广东省体育总会邀请,香港足协派出香港队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杯”足球比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年10月,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此时的香港不再是“旁观者”。 “我们开始站在作为当时代表团成员的霍震霆时隔20多年回到中国,想起来仍然令人兴奋,“这是香港队第一次在全运会上夺得金牌并唱国歌。”霍震霆说,从此以后,香港运动员能够全面参加全运会和国内各项重大体育赛事,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广东人民之间的体育交流,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家门口”举行,“粤港澳同属中国,但社会和法律制度存在一些差异”,霍震霆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地可以共同努力,更好地服务祖国。全运会的举办,恰恰体现了“一国两制”下强烈的区域一体化精神。第十五届全运会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这是全运会历史上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不过,不会建设大面积区域。 90%以上的比赛场地将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升级。何俊植认为,这也是粤港澳合作、异市地区有效完成的结果。广州在体育场馆改造工作中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是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馆改造项目,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完成了零碳改造;香港利用独特的地标和资源,在中部地区设立铁人三项比赛拉尔港地区。沙滩排球比赛在维多利亚公园的滨海活动空间和维多利亚港举行,让运动员和观众在比赛的同时欣赏香港的城市景观。澳门威尼斯人综艺馆曾举办过各类巨星演唱会和世界级体育赛事,此次将上演一场万众瞩目的女排比赛。 10月3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歌曲《气势如虹》的旋律在广州青少年文化宫“窗口剧场”喊响。当粤港澳三地青年同台表演时,路过的市民和游客毫不犹豫地驻足,随着节奏哼唱,沉浸在十五运会的氛围中。 “这可能是血液中流动的共鸣。”来自中国澳门的歌手荣真真说道。 打造跨界合作新范式 十五运会不仅是这是竞争的舞台,也是区域合作的有益尝试。通过高频次、多层次的沟通协商,粤港澳三地突破制度分歧,在跨境活动、口岸通关、旅客车辆证件、食品安全、绿色活动、活动日程等六大重点领域达成共识。第十五届全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明忠以跨境赛事“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为例,分享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实验成果——在港智海澳这项自筹建之初就备受期待的跨境赛事中,运动员将从珠海出发,经澳门大桥至澳门凼仔,经香港珠海澳门经香港大屿山大桥,再经港珠澳大桥返回横琴,最后返回珠海市,全长2公里。半天时间里,运动员们不仅体验了大湾区的交通硬件,还通过人脸识别、预检、无线定位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三地在线路优化、比赛组织、相互识别、信息交换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现在时速40公里的“无感通行证”有6次,全程无需“踩刹车”。另一项跨境赛事是田径(马拉松)比赛,对于香港长跑运动员、前中国马拉松纪录保持者吴惠阳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香港和深圳早在1992年就举办过跨境马拉松。”吴惠阳作为当时的参与者,获得了赛前“通关卡”。跑完9公里的香港赛段到达皇岗口岸时,选手需要将卡扔进盒子里才能完成比赛。 “这个安排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创举。”吴惠阳回忆道。如今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下,跨境赛事协调机制变得顺畅——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武术比赛不需要停下来刷通行证,可以一口气跑到深圳和香港。升任教练的吴惠阳表示,这会让球员更加沉浸在比赛中。这种跨境合作不仅体现在竞争上,也直接体现在口岸通关上。香港入境事务处在机场、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等四个指定口岸设立“专用通道”澳大桥和深圳湾口岸。代表团可以“进出团体”和“来来去去”。香港入境事务处边境管制(车辆)组指挥官黄君贤表示,成功注册的运动员及相关人员可在学校办理出入境手续。人脸识别技术无需使用实体身份证明文件,整个过程只需约7秒。这种入境程序在香港尚属首次。香港、澳门比赛场馆运动员的食材均由广州运动员食品区域仓库统一供应,食品安全和反兴奋剂检测与内地部分比赛场馆同等保证。海关制定专项管理方案,兼顾食品安全和通关效率,对登记、查验等环节进行调整优化。 “运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尤其是我“这样的联合跨境赛事,需要交通、边防检查、医疗、信息等诸多要素的支撑。”在俊智看来,第十五届全运会体现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湾区的最大公约数——“开放”和“包容”。他举例说,武术、龙舟等体育项目具有大湾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世界级湾区的崛起正在加速,每逢重大赛事都减少了城市的发展。在筹备第六届全运会期间,国务院批准在广州设立天河区。六运会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广州“东郊”的蝶变——各类商业写字楼、新建住宅小区一一拔地而起。广州东站从农场拔地而起,连接大江南北。天河城、中信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一一开业,重组“千年商城”商业格局。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此后,广州的产业重心逐渐转向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加速向“三二一”产业结构演进。此时,体育的重塑力量不再局限于某一座城市,而是体现在整个国家、湾区。从填区到时间表顺序,从标准互认到跨境流动……事件终将结束,但合作机制却在不断完善。国赛探索的成果将沉淀在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中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制度上和民心上的。 “入境事务处将总结运营这一专属通道的经验,并继续研究如何利用科技为公民和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出入境通关服务。”黄俊彦说道。随着通关更加便利,十五运会期间三地探索的合作机制未来将有机会应用于区域文化、商贸、旅游等领域。记者发现,“粤港澳体育湾区试点发展与实践模式研究”被列入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已具有国家级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老龄化与其他湾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单中心或多中心。它是分层的、集成的。但无论是体育发展还是社会发展,单一城市的路径必然会越来越窄,必须走区域一体化的道路。”霍俊智表示,大湾区只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才能超越单一城市的极限。“过去,大湾区各城市在举办大型赛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像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香港各类国际马术比赛等。”振霆表示,如今,独立赛事进一步走向联合赛事,这是大湾区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放眼世界,跨区域共同举办体育赛事和国际活动已成为重要模式,比如2026年世界杯将由曼联联合主办。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202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将由英国和爱尔兰主办。霍震霆认为,这种模式竞赛不仅可以共享成本和资源,还能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今年3月,科斯蒂·考文垂于6月23日当选国际奥委会第十任主席。这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项目上获得金牌的国际奥委会首位女主席在上任后的首次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将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访问中国。霍震霆相信,这次活动将向世界展示粤港澳不仅有办赛能力,更有合作智慧。 “我们大湾区有近9000万人口,同一个方向出行已经成为大家的日常。这些全民比赛当运动员飞过港珠澳大桥,当观众可以便捷地往返于三个场馆之间,当制度上的障碍在合作中悄然消解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幅湾级湾区加速崛起的生动图景。“一起跳”奖牌上三朵重叠、旋转的花朵最终将成为一场相互促进的大潮纳入大湾区协调员:邱江建曹静王惠云李强何雪峰南方日报记者陈宇吴清梁世宇中国青年报记者慈新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