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开幕在即。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完成改造。该场馆将继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开幕式后时隔24年后再次成为全运会开幕式场地。在“简单、安全、精彩”的原则要求下,第十五届全运会90%以上的比赛场馆都是由现有场馆改造而成,全运会历史上首次没有修建大型场馆,打破了40年来国际上“大拆、大建、大比赛”的成见。而是内涵式发展要求下的高质量城市提升。从体育场馆、城市空间到交通设施,功能升级就像“复活节彩蛋”一样嵌入城市肌理中,也让“十运会”成功举办与“十五五”规划启动实现同频共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馆将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成年女篮比赛的比赛场地。张艳青 摄 该区域专门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同时考虑到赛中和赛后的使用。再看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体中心,两根钢屋架犹如两道飘带,在场馆外观设计中强化了运动员跳跃冲线的飞行形象。 24年前,广东奥体中心以其首创的不对称“双曲流光”屋顶在第九届全运会上惊艳全场;今天,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再次选择在这里举行。 “我们使用了新的技术“采用科技新材料对9万平方米金属屋面进行重新覆盖,解决了积水、渗漏等问题,视觉上更加轻盈、优雅。”施工企业中建瓦龙工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1月4日,王维英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全天个人项目比赛。本次全运会,广东赛区90%以上的比赛场馆均已改造升级为现有场地。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场馆与信息化处副处长黄维德表示,广东作为办赛重点省份,现有体育场馆数量较多,改造既能满足举办比赛的需要,也符合“简单办赛”的理念要求。以奥特斯中心为例,作为全国首个8万座场馆升级改造,该中心已完成34.6万平方米的外观工程改造和新建现代化运营指挥中心,完全满足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及相关体育赛事的要求。就项目时间和预算而言,这比建造新的大型体育场更有效。 “只玩游戏”的理念不仅以“能省钱就省钱”为指导,还以“花你需要的钱”和投资新功能来赋能未来为指导。本着赛中赛后使用的原则,将更新区域的投资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复利引擎”,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了可能。场馆公共区域设有十五届全运会、残奥会官方特许商品专卖店。照片由博物馆提供打造全民健身的公共空间。广东奥体中心主区改造工程中,原本围合二层空间的玻璃幕墙全部拆除,形成一个800米环形跑道的开放空间。比赛期间作为大型人群疏散平台,赛后将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空间。第十五届全运会结束后,所有区域全面开放,向公众开放,全民共享。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在佛山顺德,德胜体育中心的开业填补了顺德新城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的空白。施工方中建五局项目负责人余生慈表示,为了让更多活动“更近距离”开展创造条件,项目引进了NBA同类型场馆大吊屏等高标准设备,让场馆可举办大型演唱会、电子竞技比赛等活动。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场中央草坪已经装修完毕,等待比赛开始。张彦青摄影在大湾区打造了“运动记忆”的实体载体。千年历史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东角场)文化交流。广东体育博物馆的雕塑。南方+记者 曾良超 摄 城市“大拆大建”少了,“绣花技艺”提升了功能品质。以会议推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发展,是“会议经济”的主要战略之一。 《奥林匹克经济与体育产业展望》等评论指出,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这一模式被频繁重构。更早前,广东启动天河体育中心商务区以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为代表,此后的九届全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十五运会期间也同步实施了1160个城市质量提升工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城市的“大拆大建”明显减少,很多变化融入了“彩蛋”等熟悉的生活场景。珠海高新区全运会装饰充分体现了珠海的地标元素。广州老城较场西路上,一棵古榕树矗立在老建筑旁,承载着广州独特的城市风貌。在城市的发展中,街区已成为树下的“血块”,汽车、行人、电动车随意通行、停车,造成交通混乱。如何在保持经典风格的同时,智能解决交通难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委托农村设计研究院对该街区进行了微改造。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为古榕树修建了花池等配套设施。在保护古树的同时,形成了天然的通道岛,为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提供通行功能。在“绣技艺”的指导下,城市空间整合扭曲了“投资于人”的基本理念,为人们建设现代城市呼唤出一批新的实践案例,带来“舒适、便捷、居住”的城市新体验。广州以天河体育中心改造为契机,拆除了曾经遮挡体育场视野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位于东北街和西北街拐角处的两个袖珍公园,释放了广州核心繁华区960平方米的林下空间。全市共启动8类291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布置约34公里夜景亮化工程,拓展新中轴线和珠江夜游景观。 5月10日至11日,全新升级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拉开了2025年世界田径接力赛的序幕。南方+摄影师 张业斌 惠昂 estADO全面推进体育设施升级改造。通过发展专业区、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改变亲民空间、开放学区等措施,当地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增加到3.19平方米,有效地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全民健身红利。 “珠海赛区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建设珠海无障碍城市,实现与珠海市无障碍城市同频共振。“‘通向赛事’、‘通向城市’,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品质和人文温情。”珠海市残联主席杨晶表示。在城市建设领域,“十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十五五”的启动同频体现。全省各地都乘势而上,开展各项活动,取得良好进展。以旧住区改造为例,数据显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显示,2025年1月至9月,全省已启动城镇旧住区改造1164个,惠及居民19万人,全省16个地市开工率达到90%;其中县城旧住区改造289个,顺利承办十八市。盛大活动“Top Fl10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进入“三层五跑道”时代: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白云机场成为中国民用民用史上首个拥有5条商业跑道的机场。2025年10月30日14时59分,随着C919国产大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第五跑道起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今年前三季度,白云机场客货运量双双增长,旅客吞吐量达6109.83万人次,T3航站楼启用后,与赛事服务“无缝衔接”。广东、香港18个城市澳门是全运会历史上参赛城市数量最多的。除机场外,多条主干道路网也得到升级改造。通过拓宽车道、退路解围,已清理道路拥堵623处,方便了运动员、观众、游客出行观赛。今年年中,茂名高州,包茂高速公路白桥服务区完成品质升级,正式启动。在这首个荔枝主题高铁区,茂名将把荔枝文化举办的定向赛事与荔枝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共同发展的新场景。港珠澳大桥。 10月下旬,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北段黄阁立交改造工程正式通车。这条连接广州番禺和南沙的重要通道于2005年建成通车。重建花了400多天才完成。通过优化交通流线,系统性打通节点瓶颈,保障十五运会交通。轨道交通方面,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至白云机场北)、八连城际铁路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前投入运营。大湾区城际铁路实现了从“线性布局”到“网络化运营”的跨越,沟通互联进一步加强。近期,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开通,让“大湾区步入正轨”。凭借首次联合举办大型综合性赛事的经验,全球城市群同步更新“制度接口”,粤港澳软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例如自行车男子个人(公路)比赛路线第十五届全运会比赛途经珠海、香港、澳门。玩家必须不间断地通过港珠澳大桥口岸6次。为实现“无感通关”,珠海企业开发了一套系统,利用人脸识别、预检等技术手段,让全运会史上首次跨境赛事成为可能。十五运会就有两场这样的跨界赛事。第十五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介绍,历届粤港澳举办的跨境测试赛总结探索了“一事三地一政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成功解决了人员、物资、物资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问题。以及各种法律制度下的信息。以竞争促建设,不仅仅是架桥、修路。一批批积累的宝贵“全运经验”,为未来世界城市级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共同发展奠定了“隐形通道”,让要素、规则、机遇得以高效传递,为世界级照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澎湃动力。南都+记者 邵一红 李赫 张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