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互利天下:广东外贸千年”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会”)开幕。 200余件(套)珍品发布,告诉公众广东外贸持续发展的基因密码。展览中,广东美术馆收藏的两件主要文物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一件就是清乾隆农商出口壁纸。是目前我国出口量最大的清代壁纸,也是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藏品。这幅200多年前远销海外的“中国制造”画,生动地描绘了农耕、茶叶贸易等场景。出口乾隆农耕壁纸及清代贸易地图(详细)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吴默告诉记者,流通量这组壁纸背后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据介绍,该壁纸首先由英国拉塞尔家族在广州购买,并沿着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运往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哈伍德宫。 2011年4月,英国一家艺术公司向广东省博物馆提供文化线索。同年8月,英国公司将这套壁纸送到香港,并与广东省博物馆的专家团队亲自讨论。 “广东世博会优良的保存条件和展示机会给当时的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促成了这套壁纸的回归。”吴默说。 据了解,广东省博物馆共藏有32万余件(套)。其中,输出艺术品、水上文物、海外文物等文化遗产特色收藏在全国首屈一指。蒂广东省博物馆独特的收藏体系与广东省博物馆的长期收藏规划密切相关。 2023年之前,清代出口艺术品将成为粤博会的重点。随着“广东历史文化展示”工作的推进,近两年广东博览会的征集策略转向系统化发展反映岭南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和广东历史文脉的征集体系。 “为了配合‘广东历史文化展’展厅的改造,我们特别注重收藏与广东历史密切相关、时空坐标清晰、人物关联、背景信息更全面的实物。”吴默特别指出,“这一变化也体现了广东省博物馆从专题收藏方向向合作收藏方向的战略转变。广东博览会在调整藏品收藏方向后,近日从广东海关征集了一件重要文物——清代嘉庆十年的百斤铁秤。在收藏过程中,一位收藏家给出了关键线索,让这件铁秤得以在广东博览会上被接受,并在本次展览中与公众见面。一百斤 清嘉庆十年广东海关出产的铁砝码。据悉,这些铁锤重约100司马斤(约60公斤)。碑文清楚标明“广东海关”、“南顺会馆”、“崖州”。这一标签与《广东海关志》中崖州作为纳税口岸的记载完全一致, 这印证了广东嘉庆年间在海南崖州设港时的海关管理制度。有趣的是,t 的出现其秤与清代外销画中称茶场景中出现的铁秤形象相互印证。 “这件刻有‘广东海关’字样的铁器,其重量非一般器物莫属,它不仅是清代广东对外贸易实践的象征,也是实践中称量过程规范化、完整化的实物证据,也很好地诠释了本次展览‘贸易规则、互信’的主题。”吴默介绍道。 自古以来的开放。广东博览会收藏的众多清代出口艺术品,无一不体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之美。 “他认为,这些历史见证为当代对外贸易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不仅要体现全球视野,又保留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语言和文化文化。采写:南方+记者 赵媛媛 黄坤元 摄影:南方+记者 邱敏野 姚志浩:南方+记者 杨琪 通讯员 广东世博宣传